0%

缘起:最近心血来潮,组织了一个阅读的群,每次进群的人大都会问到有没有推荐书单。因此,在群里我所了解的人中邀请了几位自己比较了解,阅读量大的朋友分享下自己最喜欢的十本书并附上简短的推荐理由。同时也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晒单活动,优异者送书一本(京津唐地区包邮)。

阅读全文 »

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半夜,从凌晨四点一直到早上七点一口气读完。村上一直以来都是我所喜欢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读过都不止一次。但前两年他出的《1Q84》确实是让我有点失望,厚厚的两大本不说,读来还有点碎碎念的感觉。所以,在今年这本书出来之后买的时候也观望了好久,放进购物车几次最后都没有买。这次也是读的电子版本的,但读完之后还是郑重推荐大家去买本纸质的读读吧。对于这本书总的印象是,按照评分标准不及村上的巅峰水准,但却是在中上游之上,值得一读。

阅读全文 »

在对排版产生兴趣之前,我对于字体的美的认识还停留在书写的好不好看阶段,虽说读过一些关于书法鉴赏方面的教材,不过却没有字体的美的概念。也从未思考过在排版中,不同字体的选择会对排版效果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在渐渐了解了一些排版方面的基础知识后,渐渐认识到了字体的重要性。在看了字体纪录片《Helvetica》之后,对字体背后的故事以及不同字体所代表的美更感兴趣了,因此就买了这本《字体故事——西文字体的美丽传奇》。顾名思义,这本书是关于一些字体及其背后故事的介绍。

阅读全文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毛姆此人并不陌生,他的《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刀锋》等在国内都具有不小的知名度。每个知名作家背后都是惊人的阅读量,即便是那些谦虚的说自己阅读量少的作家,背后也肯定阅读了难以计数的文字。毛姆读书心得就是毛姆一系列有关阅读体会的随笔文章选集,本书一共收录了30篇毛姆的读书随笔,按照随笔内容的不同又分成了四部分,分别为: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的书值得一读,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这本书新版的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名字改成了《毛姆读书随笔》,内容大体一样,我阅读的是文汇出版社的老版本的电子书。

阅读全文 »

第一次读万历十五年算来应该是在一年前了,当时读的是电子版,由于是文本文件,阅读体验特差,并且错别字也特别多,硬着头皮读完后,一直心存遗憾!因此,在上次打折买书时,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本。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1976年完成的,英文题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中文版的是根据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由于是由作者本人翻译,本书的中译本更相当于是一种译写,和通常意义下的翻译有所不同。

阅读全文 »

《守夜人记事薄》是在一个多月前看的一本书了,昨晚打算写书评才发现内容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重温一遍之后比当时第一遍读时更有感触。还记得刚买回来在空间中晒这本书的封面时,有朋友问到,这是不是一本讲鬼故事的书,的确,从名字来看这书有点像停尸房守夜者的日记。但实际上这只是奈保尔的一个短片小说集。

阅读全文 »

用这个题目有点投机的意思,毕竟这是一个时髦的标题。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谈论写作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探讨一下,我们该谈论些什么!

阅读全文 »

长久以来,一直坚定的认为阅读是增长智慧的最佳途径,颇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怀。但近来逐渐意识到自己在阅读方面还存在着几大误区。

阅读全文 »

读完一本二百页的小说,却没有任何人物(也包括动物)名字出现,想来任何人都会感到惊讶的!没错,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就是这么一部让人惊讶作品。通篇小说的人物都没有名字,都以职业名称或其他指示代词出现,诸如:医生、医生的妻子、第一个失明的人、第二个失明人等等。但如果以书中所有人物没有名称简单的揣度书的可读性就打错特错了。虽说这本书是典型的隐喻手法,可是书中的情节相当简单,人物也不多所以仅仅采用指示代词,并不会让人觉得混乱。当然,在我看来,人物没有名字,也是作者隐喻的一种方式,这点后文再议,先来看看书的情节。下文剧透,慎入!

阅读全文 »

王小波在白银时代中的预见,至少在时间上已经到来。书中提到的几个时间点,2010年已经过了;2015年马上就来;2020也不远了。至于最后的黑铁时代想来也和一九八四提到时代一样,正在发生或者是可能即将发生。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