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以反对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地主形象,有滑稽的,有刻薄的,有丑陋的。与一般的短篇小说集不同的一点是,这个集子各个篇章之间有些许关联。小说主要是以一位地主老爷打猎时的见闻为素材组成的短篇小说集,和老残游记有点像。现在来讨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我首先就要刨去其中心思想——反对农奴制。毕竟放到现在社会,没有作品会因为反对农奴制而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的作品除却带有时效性的经典外,通常还隐涵着一些永恒的东西。在我看来猎人笔中记刻画人物的方式和其风景描写的强健笔力就是其所蕴涵的永恒。

阅读全文 »

提起法国作家都德,首先在脑海中闪现的肯定是“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那时读到这句,一直不是十分信服,在一个深受“爱国”教诲的学生脑海里,课文中居然不是出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种课文带着浓重的反动意味。默默的在心里给自己找的理由是:“这句只是当时那个老师为了鼓励即将成为殖民地的同胞所说的鼓励的话”。长大后,接触过一些学法语的以及一些在语言方面较有权威的研究人士,才发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论断并非空穴来风。

阅读全文 »

第一次听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记得那时的名字好像还是叫“少年维特之烦恼”第一次阅读则已经是高中了。最近再次阅读时的感觉有如古代攻城时用的撞木狠狠撞击在心头那般震撼,十几天后的今天想来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从时间上来说,两次阅读的时间都不太恰当,因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描写的是炽热而凄楚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读时我还懵懂无知,不懂什么叫爱情;第二次读时又已古井无波,再也不愿想起爱情。这会的我能理解那种飞蛾扑火一般的爱情,却也不愿再次体会。

阅读全文 »

这次是今年开始写书评以来拖拉最为严重的一次,这篇书评本该是查令街84号的姊妹篇,本来打算上次一块写完,最后却又搁置了下来。

莎士比亚书店与查令街84号一样,同样是书店。不同点是,查令街84号是像美国输出欧洲文化,而莎士比亚书店开办的初衷是为了像欧洲大陆介绍美国文化。莎士比亚书店是由美国人西尔维娅·毕奇开办在巴黎的书店。

阅读全文 »

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女作家,飞蛾之死是其散文集的代表。但散文集只是出版社宣传用的称呼,按照内容来说飞蛾之死算不上严格的散文集,其中很多篇都是文学评论相关的文章。不过对于作品来说,只要内容足够精彩即可,关于文体的定义倒是其次。文学评论者给伍尔夫打上的最为著名的标签包括:20世纪最为杰出的女作家、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从飞蛾之死中收录的文章多少能体现出她这三方面的特质。

阅读全文 »

从高中最初学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节选开始,到这会,已经过去了近十年了。马尔克斯的作品从《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到《恶时辰》、《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以及演讲稿《我不是来演讲的》目前国内书店上卖的译文都已经读了一遍。总的来说,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展现的奇幻色彩以及作者对复杂人物关系和情节的掌控能力毫无疑问的是大师水准。在这里结合这本由美国斯塔文斯所写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来对马尔克斯其人和作品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阅读全文 »

最近几年,每年都会在生日时写上一篇,来纪念老去的一岁。今年这篇草稿已经放在电脑里许久了,记得最初的人题目是叫 “二十六——这已不是属于我的年代”,读来有点美人迟暮之感,少了些英雄气概。后来,修改成现在的题目就一直未曾动笔写过。

阅读全文 »

这是今年读的第三本和书有关的闲情逸事的书。首先感谢赠书的高老师,恬淡真挚的作品让人触动。查令十字街 84 号 一本被称为爱书人圣经的书。该书是一本书信体的集子,是一家书店经理与一位大洋彼岸的女读书爱好者二十年的通信集。从书本的文字和情节来看并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但本书却包含着最纯最真的感情。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优雅的文笔与曲折的情节已经很少能让我感到触动了,相反,文字中流露出的至真,至纯的东西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又总是在紧紧的撅住我的心。而这本查令十字街 84 号就蕴含着这种感情!

阅读全文 »

村上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他所喜爱的猫、啤酒、威士忌和音乐以及马拉松长跑。这本日记随笔也一样。

阅读全文 »

拖延症越发严重,上周的书评拖到今天才动笔。拖延症患者总是容易为自己找理由,上周给自己找的理由,是最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李鸿章传》一直没有读完,拖拖拉拉的薄薄的一本书竟然断断续续的读了两个礼拜。《李鸿章传》是由梁启超先生所撰,在这里需要提下作者,因为梁启超先生和李鸿章生活的时期有一段时期是重合的!如果仔细读过高中的历史书时,会记得在谈到维新变法失败的缘由时,中间的小号阅读材料提到过,维新派并没有争取中间派也就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的支持。当时没有仔细考究过这段话的来历,这次看到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就颇觉奇怪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