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最后一课》
提起法国作家都德,首先在脑海中闪现的肯定是“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那时读到这句,一直不是十分信服,在一个深受“爱国”教诲的学生脑海里,课文中居然不是出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种课文带着浓重的反动意味。默默的在心里给自己找的理由是:“这句只是当时那个老师为了鼓励即将成为殖民地的同胞所说的鼓励的话”。长大后,接触过一些学法语的以及一些在语言方面较有权威的研究人士,才发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论断并非空穴来风。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短篇小说集,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这个版本,从选材上来讲,主要选自都德的两个短篇集子《磨坊书简》和《新期一故事集》。这种选材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在阅读时会带来的一个明显坏处时,集子中选择的是同一个作家完全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书的主题并不凝聚。这本集子的就特别明显,书中涉及到的都德的作品从题材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另一类是以旅居普罗旺斯为背景创造的故事集。完全不相关的作品选中在同一个短篇小说集中,显得十分怪异。在这两个主题中,故事的感情色彩与行文方式都有着强烈的反差。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故事,总是笼罩着一股淡淡的哀伤,即使这种哀伤中孕育着希望;而以普罗旺斯为背景的故事,则满是普罗旺斯悠闲与恬淡,感情细腻,文字清晰明丽,如仙女在白纸上跳舞。当然,从出版的角度来讲,如果将两种类型的短篇小说分开来出版,由于篇幅较短,出版起来成本又会上升,这只能算是选材的一个折中吧。除此之外,译林一贯以来高质量的翻译与精美的封面也为本书添彩不少,译文中能准确传达出原文中爱国的忧思与无奈,也能传达出普罗旺斯的自然美。
以上是关于本书在选材方面的一些感想。再说说都德的作品吧!相比起契科夫、欧亨利等短篇大家,都德的短篇要逊色不少,都德的短篇并不以情节见长语言也不犀利尖锐。但他的短篇却是感情最为丰沛的!不论是写爱国题材,还是写自然风光,都德的文字在优雅的恬淡中寄托着作者自己丰盈的情感。在最后一课中,以一个平时顽皮的小学生的口吻呈现的却是即将被侵占地区人民的爱国之情;一盘台球中又讽刺了军队领导中只顾自己玩乐,不顾士兵死活的现状;小间谍一文中的孩子为了换取零花钱,充当普鲁士士兵的间谍,在背后的退伍军人父亲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儿子的行为赎罪;普鲁士士兵文字平实,无一溢美之辞,在无声中歌颂了人民抗击侵略的英勇。最后一本书这篇短文中有着一种与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类似的泪点,文中写的是一个在贫困交加中去世的作家的故事!关于普罗旺斯的篇章,都流露出普罗旺斯最淳朴的自然美,让人神往。很久之前在旅游景点中推荐中看到过普罗旺斯,一直以为它是非洲好望角那位置的,没想到它是法国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正是因为读了都德的有关普罗旺斯的文字,无比神往,又买了本专门写普罗旺斯的书《普罗旺斯的一年》文字所传达的魅力,往往要比图像的传达更令人神往。我想这就是像凤凰古城、马孔多、高密等能成为旅游景点的缘故。有时候我们造景点,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只需要一个好的作者,能将他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通过文字传达出来即可。在这篇小说中,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不少篇章都有浓浓的讽刺意味,奈何讽刺的手法不如契科夫高明,但也值得称道。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情感交融,情景交融都十分自然,看不出特意雕琢的痕迹,蕴含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这本选集篇幅不长,总共才200多页,可以作为培养读书兴趣的入门读物,文学性和故事性都较强!也算是人民群众一种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