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冒险—《在乌苏里莽林中》
《在乌苏里莽林中》是俄罗斯旅行学家和学者弗拉基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在20世纪对乌苏里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地里考察的考察报告。作品中的用语严谨而不失优美,以作者的考察进程为线索,在塑造人物方面主要塑造了赫哲人德尔苏·乌扎拉。根据本书改编由日本导演黑泽明在1975年拍摄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本书有人说原版分为三个部分,但国内常见的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卷版,分别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和《德尔苏·乌扎拉》。
关于本书最多的评价莫过于“可以媲美《瓦尔登湖》的绿色经典”。就内容和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来讲,两本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本书在文笔上有着写景散文的优美,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却又带着地理考察报告式的严谨,尤其是在对经纬的地理测量和岩石土壤质地的勘探以及河流走向以及水纹信息的记录时。另外就人物刻画来说,人物形象并不如同一般小说那样形象鲜明,最重要的还是以描写乌苏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
本书第一部《乌苏里山区历险记》主要是以1902年到1906年作者在锡霍特山区的考察日记,锡霍特山区是乌苏里江的发源地,考察队沿乌苏里江逆流而上,沿途除了乌苏里江主河道,还考察了许多分支。考察过程中除了在本书中记录了日常的一些考察记录,如记录下河流的走向、植被的分布、山脉的海拔、水流速度等之外还穿插着考察队队内的生活以及考察地区人文环境的描写。对于地理报告记录在这就不多说了,总之通过这些地理报告,认真研读能对乌苏里地区的地理风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考察队内的生活在现在看来倒同那些冒险小说类似。在考察队的考察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天气、野兽、虫蚁、甚至强盗的危险。其中在森林中考察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方向问题,虽说对于考察队的地理工作者能够利用各种自然景物来辨别南北,但书本上教给我们的在实际中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作者在阿尔扎马索夫卡河畔历险记中就是因为迷路而涉险,最终还是在猎狗的带领下回到了营地。打猎可能是本书中最富有情节趣味性的情节了,森林里生活着成群的野猪,在小心野猪冲撞的同时就可以很容易的猎杀到美味的野猪,在现在看来,这无疑是种享受。打野猪似乎轻而易举,但猎熊的过程中却充满危险,面对着迎面扑来的熊果断而准确的枪法可是保命的关键,考察过程中除了猎杀还有森林中各种动植物的描写,繁殖期彻夜的鹿鸣。紫色花瓣的乌头,山白菊,东北铁线莲等各式植物;马鹿、斑鸠、绿头鸭等动物;在专业人士的描写下形象更显鲜明生动,让人有一种这不是一次充满危险的地理考察而是一次满是乐趣的徒步旅行。乌苏里江森林令人神往。
该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重点是两个人,一个是作者本身另一个就是赫哲老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老猎人淳朴自然,善良。德尔苏·乌扎拉是乌苏里森林中一名居无定所的猎人,亲人们都已在瘟疫中故去,在考察团中担任着向导的职责。从德尔苏在森林中的行为比方说“老虎不骚扰人绝不打老虎”、“信奉万物皆有灵”、“不糟蹋失误,吃不完的肉留在锥子房给后来的路人”等似乎又看见了中国老一辈老实善良的农民,他们同自然和谐相处,与人为善,同时也积极的总结着生活经验,但他们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进行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从德尔苏的描写侧面还写了乌苏里地区一些屯子的居民的生活状况,中国人、朝鲜人、赫哲人以及来殖民的俄罗斯人。也不知道是作品删减的缘故还是,从个人民族感情角度来说,乌苏里地区在那时还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也不能否认那时那里生活着朝鲜人和赫哲人的事实。当时该地区还停留在封建地主社会制度方面,中国人在书中大都以地主的形象出现,欺压赫哲人和朝鲜人。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中,这套书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是由于作品对地理景物客观和细腻的描写,二是在作品中体会到了一种冒险的体验。
徒步原始森林那才是真正的绿色旅行,是生命自然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