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关于父亲的爱
每个作家背后都有巨大的阅读量,自然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前几天在整理今年的读书清单的时候发现今年阅读过的关于读书技巧或者读书心得这类的书着实不少。从《如何读一本书》、《怎么读,为什么读》到《为什么读经典》;从《伍尔夫读书随笔》,《毛姆读书随笔》再到大江健三郎的这本《读书人》。这些书大都可以算作读书随笔,谈论的最多的可能是读书技巧,关于作家的评论;这类书中绝大部分的行文都是十分客官,冷峻,都包含了解剖家的犀利。唯独这本《读书人》是个例外,这本《读书人》抛却了读书评论的冷峻,饱含着温情。
本书是大江健三郎04年在其所开的“大江健三郎书店”中为年轻人所做的关于读书的讲座。此时作者年届七十,讲座的讲稿相比起发表的评论文章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长辈的期望。书中的好几篇都文章都谈到了其作品创作的缘由,作者自己的很多书都源于作者的阅读,并且受到了作者在创作时阅读的影响。从这里我们大抵能够知道,如果一个作家要能持续不断的创作出作品,从阅读中汲取的养分养分能够滋养其思维。比较遗憾的一点是,大江健三郎在文中提到的很多人物我都未曾听说过,比方所他用了一张来讲的萨义德,通过搜索才知道萨义德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但在中国知道的人估计少之又少,所以有关萨义德那一章看的整个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读书技巧方面,大江先生提到的我印象笔记深刻的方法是两个:一是关于开始读书时,首先需要发现自己的第一本书,通过第一本书就可以延续下去;这点深有同感,在最开始阅读文献时没人指导,总是沿着参考引用去读;从自己的实践来讲,用这种方法来建立自己的平台需要注意几点,首先是,这个方法的阅读形成的阅读链比较脆,没有太好的鲁棒性;其次通过某个单一的作家的书出发形成的阅读链会受到作者的影响,局限在某一风格内。比方说村上就特别喜欢和推崇美国现代文学,如果从他的书出发,大部分都会绕进美国近现代文学中去。二是大江健三郎提到的译文对照原文的阅读方法,很遗憾这种方法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尝试过,虽说我有好几本中英文对照的书,但从来都是看完中文就放下了,英语渣表示看英文小说的速度要慢到难以忍受。目前计划明年要好好尝试尝试这种读法,要是能读通英文小说,那收获的可是一辈子的乐趣。多会一门语言就像多开了一扇天窗。
本书中不仅谈到了作者的阅读经验,还谈到了一些书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许多细节这里且不提。需要提到的是大江健三郎的作为一名父亲的角色,由于儿子的患病,让他体会了不一样的生活经历。这部分经历,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应,在谈读书时他也谈到了他作为一名普通父亲对于儿子的爱,相比于其他人,我可能更能理解他这种深沉的爱。无论是痛苦或是无奈,作为父亲总是在一力背负,这辈子最为担心的就是患病的儿子,为他的将来深深的忧虑。就像史铁生的经历成就他的作品一样,大江健三郎的儿子也在他的作品中闪光,闪现出人性之美,闪现出父爱之美。这本书,也是作为父辈的作家,对于年轻人在读书方面最为殷切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