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从内容上看来,《枯枝败叶》和《百年孤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以魔幻般的小镇马孔多为背景,布恩迪亚上校也都出现在了两部小说中,并且作者对“香蕉公司”的控诉在两部作品中如出一辙。从时间上来看,《枯枝败叶》成书大约在1955年,要早于《百年孤独》的1967年,但绝不能简单的将《枯枝败叶》看做是《百年孤独》的前传。许多文学大师都擅长构建文学中的“虚无之地”,诸如:马尔克斯的马贡多、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以及我们所熟知的莫言的高密县,“虚无之地”承载着大师们一生的心血和沉思,并通过大师们的作品而表现出来,“虚无之地” 的构建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大师们不断的试验和完善。因此《枯枝败叶》可以看做是马尔克斯构思马孔多的一次尝试。
同《百年孤独》跨越百年的宏大与波澜壮阔相比《枯枝败叶》仅仅是选取了马贡多小镇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来展开。通过祖孙三代对小镇大夫下葬时的心里活动的描述和追忆,祖孙三代在看待这件事上,由于各自的角度对这件事的态度各不相同。对于孩子来说,这仅仅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并且显得无聊和不解;对于妈妈来说,在她眼里大夫是一个病态的,或者是不可理解的人;而对于上校来说,下葬大夫是一件与全镇人为敌,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件事无关承诺或者是善良。大夫这个人,是作品中的关键人,所有回忆的一切都是以他为中心展开,毫无背景,仅凭着一封信找到了上校,在小镇上与世隔绝以嚼青草为生,铁石心肠,从不救助。总的来说,从小镇居民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漠、孤独、无情、满身怪癖的大夫。可以说他从来到小镇之前灵魂就已经死去,书中并没有交代过大夫的身世、背景,甚至也没指明说上校的妻子看见他第一眼认为他像的那个人的身份,也没有提到梅梅最终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大夫看成是小镇马孔多的一个映照,小镇马孔多在经历了“香蕉公司”的掠夺之后,除了枯枝败叶什么也没留下,小镇上的居民与世隔绝,在孤独中等待着小镇马孔多早已注定的衰败,曾经的繁荣已成为记忆。大夫从踏进马孔多的那一瞬间,他寻找的其实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抛弃他过去的一切,在孤独中等待死亡的降临。而关于他的背后的一切,可以从马孔多的繁荣与衰败中窥见一斑。大夫同小镇马孔多有着同样孤独、乏味、无聊以及衰败的标签。可以说他是马孔多居民怪诞性格的一个浓缩,从另一面上折射出小镇马孔多即将衰败走向毁灭的最终结局。
《枯枝败叶》从小镇马孔多的历史中截取的一个片段着手,以镇上一个怪诞的居民为例,从侧面写出了马孔多衰败的事实,可以说是马尔克斯早期在构建其文学“虚无之地”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