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上校一词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多有出现,从《百年孤独》的布恩迪亚上校到《枯枝败叶》中的上校。到这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很遗憾,我没有去自信的考校过在军衔制中上校代表了什么样的职位,但至少从马尔克斯的作品中看不出上校到底代表了多大的官。在《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上校是万人敬仰、统帅反政府武装的头号司令员,在《枯枝败叶》中上校是位正义的退伍军人,而在这里上校是退伍后生活窘迫,每个礼拜五等待着政府发放退伍金的老兵。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看这部作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有人和我说过看完的第一感觉是“自欺欺人的上校”;也有人说过看见了中国的抗日老兵;在我看来似乎看见了等待戈多的感觉,等待与希望。
从作品的一开始,上校就在等待退伍金,并且已经等待了多年。而且上校目前的生活窘迫前所未有,上校和妻子身体多疾,儿子在斗鸡动乱中死去,家里的东西已经典当的所剩无几,而此时的上校还是寄希望与从未见踪影的退伍金和那只瘦骨嶙峋的斗鸡。马尔克斯的魅力在于其语言中所蕴含的张力,在这部作品中,原本是该绝望无比、毫无希望的上校在作者的语言中总是蕴含着生的希望,即使在上校的妻子用石头当面包放在锅里煮的情况下,上校还能调侃“这是变戏法出来的面包”,上校每周五去等待邮件之前,都会将前几年等待的失望忘掉,似乎又是新的一天,重新将内心的希望充满。
在小说里,上校最终还是面临了卖掉公鸡的难题,公鸡可以说是上校另一个希望的象征,上校一直坚信这只公鸡能在斗鸡大赛中赢得比赛,从而一扫生活的颓势。不论如何,小说的走势最终是让上校走向了绝望,其语言所蕴含的张力在张到一定的程度后又戛然而止,上校在卖掉斗鸡后,继续着绝望的等待。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都有一种如昙花绚烂的感觉,美妙的事物在极致绚烂之后总是同马孔多一样归于荒凉的衰败之中。
在漫无边际的等待中从不放弃希望的等待过后,还是迎来了最终的失望,这就是马尔克斯的孤独,也是等待中上校的孤独与苦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