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地粮

读完纪德的地粮必须抑制住心里的激动与澎湃才能动笔。要简短的概述本书的内容颇为困难,有人把这本书归类为散文,我更愿意将其归类为散文诗。本文的语言与内在思想行走在理性与感性的两个极端,一方面行文用词激情澎湃,辞藻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好似一匹即将脱缰的野马在躁动;另一方面,在内在思想却又极度理性,无丝毫越矩。文章的冲击力正是在这种极端矛盾的碰撞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纪德在本书的引言与卷末都强调“愿我这书,能教你对自己比对它更感兴趣,而对自己以外的一切,又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本书的意图十分明确,引导读者,认识自己,同时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即是:尊重自己为人的标准,包括作为人的一切欲望。很多评论家在评论纪德的地粮时,都提到了纪德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欲,但如果真正深入本书会发现,纪德的本身目的并非是为了表现个人的欲望,而仅仅是尊重人存在的客观现实。真正为人的乐趣便在于尊重自己本身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是欲望还是相貌,亦或是精神食粮的需求。同时本书也在鼓励人认识自身以外的一切,可以说本书内在在鼓吹一种自由,一种解放,这种自由以不损害他人为前提,以尊重自己为核心。这也是为何在前文提到,本书是感性与理性两个极端的碰撞。一方面,对于自身的一切情绪,能在行文中毫无顾忌的宣泄,大声宣告:“生命的意象对我,像是充满着欲望的口唇边的一个甜蜜的果子”;另一方面在对待自身以外的一切时,又在寻找另类的欢情:“而有时,超于肉欲的欢情之外,我像寻找着另一种更隐藏的欢情”。

纪德在日记中宣称:“最美的作品应是受狂妄的默启,而由理性所写成”,纵观书中的行文,有如天马行空,很难找到连贯的事件线索,但所有的一切又都在作者狂妄启默的掌控之中,以理性在驾驭。书中采用了大段大段的排比,这些排比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用来增强语气,而是用来描写在旅程中各地的风貌。情感的铺排在本书中更像是作者自身情感的宣泄,而并非是想通过书本传达给读者,作者一直在用理性引导,引导我们的欲望:“离开任何地点,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你的居室,你的思想,别带走我这书”。纪德所强调的是一种对自身认知的引导,而非欲望的歌颂。

纪德的地粮可能并非每个人都喜欢,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引导部分人心灵自由的明灯。诚然,曾治愈某一病人的药剂,未必合用于另一病人,更不必说合用于一切病人。但如果感觉自己目前未曾找到指引自己的良方,那么不如来读读纪德的地粮吧!

最后,本文的写成,感谢高老师,程源,摩西,CBH等人在阅读分享会时所给予的启发,文中很多观点都是由他们提出,在本文中,本文更像一个整理者,如果有赞美,请记得他们的一份!

Les nourritures terrest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