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记
知道芥川龙之介并不是源于他的作品,而是日本文学中的芥川龙之介的奖开始的。他最著名的作品《罗生门》买了到现在还原封不动的摆在桌上。《中国游记》是以芥川1921年游览中国见闻为基础写的游记。本书主要包括上海游记、江南游记、长江游记、北京日记抄四个部分,当然这是除去了本书的自序和杂信一束部分来说的。先说说看这书的总体感觉吧,相当一部分是愤懑,愤懑之余带着一丝莫名的悲哀。芥川笔下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描写代表着当时中国在外国人中的状况,从作品中看当时中国的状态是社会落后、民生凋敝、毫无生机;人民粗鄙愚昧、有种文明尚未开化之感,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一片空白,更别提民众素质了。读到这些心里自然是有种不平,认为作者在短短的几个月行程中肯定未能全面了解我中华五千年文明,但其所描绘的社会现实却又不能不让我为当时中国落后的现状而感到悲哀。
芥川在中国的行程大约是从上海,到南京再在南京游历了周边的苏杭地区,这就在上海游记后有了江南游记;之后,作者沿长江向内地到达武汉、长沙等地主要体现在长江游记中;可能再是沿平津铁路啥线北上到了北京吧,没查当时具体的铁路地图。北京日记抄是作者回到日本后根据记忆写的。从作者一到上海码头下船看到了拉客的黄包车夫,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他们是肮脏的代名词,各个相貌丑陋”还有英租界英国的水兵随意践踏卖花老太的花,作者路过,满怀怜悯和鄙夷的给老太的赏钱读来让我颜面全无啊。作者对中国戏曲的认识倒是颇为客观,拜见章炳麟先生也是毕恭毕敬,从这点来看,即使国家再愚弱贫困,有能力和见识的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尊重,但大部分人肯定是做奴隶的命运了。江南游记主要是杭州、苏州、扬州以及南京,我想给作者最为深刻的不是什么西湖、苏小小墓、虎丘、大运河之类倒是那随地撒尿的粗鄙的中国人的行为。长沙在其眼中也只是一座疟疾肆虐,在街上执行死刑的城市,北京的文物在其看来也并非如日本书中教育的那种值得学习的势头。总之,作者的中国之行完全破坏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积累的在日本人心中泱泱大国,先进文明的形象。倒叫作者吓了一跳,从时间上来看,这时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踏上了工业化之路,国民教育也已经普及,作者有这种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文学性来看,芥川的这本中国游记颇为一般,作为十九世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参考倒是不错。其他的,读完除了可以激起爱国之情,其余的倒无特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