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
真正经典的书籍所表达的思想或者是主题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色。《棉被》的写作理念在私小说的创作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即使到现在,还能成为私小说创作的圭臬。
问世于1907年的《棉被》在日本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同日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许现在再来谈论女性自由恋爱的主题就颇显老套了,但本书除了主题之外,客观真实描写的写作态度是值得推崇和称颂的。
从这本书的扉页上也第一次了解到了“私小说”的概念,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从该定义来看,《棉被》通过描写男主人公时雄对妻子的厌倦和对女弟子芳子的迷恋为主,并未过多的涉及到时代的背景。但书中对时雄内心的刻画细腻而独到,一方面,时雄作为知识分子受新思潮的影响,而对传统的妻子表现出嫉妒的厌倦;另一方面,芳子的出现,为时雄的生活带来了明丽;一次次的幻想着芳子作为自己的真实情人存在,但却被现实所束缚,并一直努力维持着严师的形象,当知道芳子找到了男友时,时雄一次次试图阻止,而这些都是源自于他心里迷恋芳子的自私心里,却被他用作为严师的义务搬出教条来一次次的对芳子进行训诫。最后甚至不惜以通知芳子的父亲来将芳子接回家,中断了其学习生涯,而时雄也在芳子离开后,近乎痴狂的闻着芳子残留在棉被上的余香,哭泣不已。从这点来看,知识分子的虚伪做作展露无疑。
其实读这小说时,心里想到最多的倒是民国时期的那一群文人,诸如鲁迅、徐志摩等。从那时的文人来看,娶到了一个老式的女子为妻,就似进入了一个囚笼,无论如何处理都会为人所诟病。能理解作为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痛苦,就责任心来看还是推崇胡适的做法,这样才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因此对时雄的评价来说也只能以虚伪二字。小说的取材平淡,对人物刻画也仅仅是表现出了其最真实的一面,并未过多的做艺术性的润色。正如当时的著名评论家岛村抱月所说:“只要表现了真正的自我,就有存在的价值”。可能这就是“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