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探究》之想

卡尔.门格尔这本书,断断续续的差不多拖拉了近一个月才看完。即使如此还是觉着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不懂,然而却还是十分推荐这本书,富有逻辑的论述和详略得当的论据选取,以及作者对于科学探究的态度都是这本书的亮点。

在对一本书做内容介绍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间带入自己的主观色彩,从而使得介绍有失真实性,不过像《经济学方法探究》这种偏向与论文专著种类的书,除非涉及到具体研究领域的研究问题时才容易带入主观看法,而如我这般的对于经济学毫无了解的人来说,倒并不容易产生此种情绪。所以我竭力避免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强加诸于内容之上,并且不对文中关于经济探究的方法对错的这种专业性论题加以评价。相反,我将专注于本书所传达的对于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对待科学真理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准确说来该书探究的应该是关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方法。而正是卡尔门格尔在此书中提出的这种关于经济学探究的方法,引发了经济思想史上的“方法论”大战。在该书的论断中近乎苛刻的批判了以往“将经济学视为历史学为基础的学科,仅仅致力于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的观念[1]”。在卡尔看来,德国经济学家所秉承的这是一种方法,在批判的同时,卡尔也在该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经济学的性质、课题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的主要分支(理论、政策与财政)看法。

卡尔在本书中对于历史学派的批判几乎苛刻而不近人情,但正如他在本书中所说“本书会引起广泛的争议—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这种正义应该不会有一处是由于本人对于我们学科那些杰出的代表人物怀有恶意引起。相反,我的态度之所以比较激烈,是由于我为自己设定的任务的性质所决定的”,不难看出卡尔当时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大体上是寻求适应于经济学的探究真理和本质的方法,而在卡尔当时的认识看来,以往那种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剖析和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偏离了经济学探究的本来目的。因此,他的目标决定了他在该书中论述必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论。从后来“方法论”的论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场论战之激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场论战并没有出现诸如运用个人影响力上升到打压和人生攻击的情景。在而今,我们时常所被教导的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但我们个人本身在陷入对于一些客观科学和认知度争论时通常容易转化为人生攻击甚至是谩骂的低俗境地。同样在对社会思想和一些事实的议论,却容易会为掌握多数人的言论和思想的人而运用强权而攻击。给异端以正当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民主和科学的态度。

卡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奠基人,同时这本书也可以视为奥地利学派最初纲领性质的著作。此版本由新星出版社翻译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其他五本奥地利学派的著作。纸张和装订都是我所喜欢的样式。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是卡尔的论述,最后一部分是附录,选录了一些与该书有关的著述和论文。第一部分经济学和历史学主要是明确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和主要分支。还有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取向的问题。第二部分历史主义视角,解释了理论经济学中的历史主义视角,同时批判了伪历史主义视角的取向。第三部分认识社会现象的有机观主要是论述了将认识社会现象同认识自然有机体的方法进行类比。指出了认识社会现象应当采用的方法。第四部分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学派,并重点批判了德国历史学派对于历史学派的无知,还提到了德国历史学派的政治政治经济学。最后的附录给出了一些同该书有关的论文和著述。

总体来说,该书中所论述的对于经济学探究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可以采用。该书引起我思考的另一个方面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通常并没有对我们进行哲学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我们所批量生产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形成具体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别说探究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了。我们所进行的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明确的信仰和坚定的目标,所以我们的认知同样容易跟随着社会的大潮而动,不仅仅是我们普通人或者说是没有接受个大学教育的人会这样,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亦是如此。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并没有所谓最珍贵的价值取向,我们最认同的可能更多是物质的可贵。因此我们绝大部分人会认同一个不惜一切追逐金钱财富和名声大人,却从来不会同情那些因为追寻一些虚无缥缈的理想或者是自己所真心热爱的东西而将生活弄得潦倒不堪的人,甚至会认为那样的人是傻逼。我们所具有的价值观趋向于原始动物的价值观,直接而简单那就是永远的利益至上。因此摔倒的老人可以没有人搀扶,被扶的老人也可以不计一切的去敲诈勒索。我们将我们的道德和良知置于利益之下任其践踏。这样的状况的形成诚然是令人遗憾而绝望的现实。

最后附上卡尔门格尔的百科名片。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7213.htm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method of the social sciences](/img/Investigations into the method of the social science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