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的都柏林——《都柏林人》

短篇小说到目前为止来说看得数量还是不少的,但很少有短篇小说如《都柏林人》在短短的篇幅之外还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小说集收录的十五篇小说,大都取材于都柏林的小市民的生活片段,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片段,在乔伊斯凝练的笔触之下再现了都柏林中小市民的生活。

《姐妹》这篇的名字和内容可以说是毫无关联,该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的关于孩子熟知的老神父弗林去世后,孩子和周围人的反映,在礼节性的居丧仪式中死者的孤独在文字中弥漫,只留下无用的圣杯静静的躺在老神父的胸前。《一次遭遇》通过两个孩童一次翘课的冒险以及在荒野中孩童和陌生人的对话,展示了小孩在探险途中的惶恐与不安的心里,也夹着着陌生人的孤独。《阿拉比》描述的是一个少年对邻居少女的暗恋的心里状态,从少年为了去远方的集市实现帮少女带点东西的承诺所做的一切努力。《伊芙琳》写的是决定私奔少女在私奔前的心里活动状态,在《赛车以后》中,通过对四个青年人在赛车以后庆祝活动的描写,隐隐的流露出青年人的颓丧与迷茫。《两个流浪汉》从街边一对流浪汉入手,刻画了一个流浪汉在自己的伙伴找到女伴后留下自身一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公寓》中穆尼太太的形象是精明且干练,在其女儿与房客的私通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小片阴云》中的小钱德勒在和朋友会面之前因多年老友的风光而兴奋不已,还激起了他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但在会面过后这一切都被现实无情的打碎,朋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贵和出息,回到家中他的生活再次回归到现实。法林顿在《何其相似》中是一个酒鬼,在工作中不顺利,在生活中也颇为落魄,在酒吧中被一起艳遇的同伴抛弃之后,在工人的闹事中发泄被捕。其他一些篇章的大意在此就不做进一步的概括了,其中比较有特殊意义的还有《委员会办公室里的常青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乔伊斯的政治倾向。

读乔伊斯的短篇,总的来说有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读完后总想着这篇小说该还能再写点什么,还有一个可以广泛续写和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描写伊芙琳私奔,按照通常的写法肯定会交待私奔的准备以及私奔的结果和私奔后家里人的反映,但在这里仅仅只对女主人公内心的焦灼的煎熬给出了刻画,并没有按照通常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展开。《阿拉比》也完全没有给出少年到集市后买礼物的情景,仅仅只停留在少年不安的心理上。乔伊斯的短篇给人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气氛的架构,然后在这种气氛达到最高潮时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另外很多评论家说道在都柏林中出现的很多人物在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中都得到了体现,甚至就是其中人物的原型,我并没有读过那些作品,在这不做评介。但这毫无疑问从侧面衬托了乔伊斯深厚的功底,对文章展开的收放自如。《都柏林人》从这方面来讲无疑是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Dubli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