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诗—《69》

在读《69》之前,很难想象描写《近视无限透明的蓝色》中吸毒,滥交,垮掉一代的村上龙,还有这般清新的作品。

是在读《69》之前读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以该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风格和题材同《那些年》十分相似,都是以作者的高中生活为蓝本,类似于高中自传性质的小说。语言风格也都以轻松搞笑为主,情节也都取材于高中生活。不同的是《69》选择的是高中生活中的学生社团活动为主,《那些年》侧重于班级生活。

主人公矢崎剑介和铁哥们山田正在学校期间一直想筹划着一场文艺盛典,为了进行在学校中实现这个目标,两人为了借摄像机,场地,人员等事,在学校奔波不已。为了引起松井和子的注意,矢崎和“艾达玛”决定加入学校的“全共斗”组织,并在学校积极推动“校园封锁”一事,悬挂“想象力多去政权”等标语,在校长办公桌上大便。事后被学校勒令在家反省。回到学校后,几人继续在毕业前夕筹备心中憧憬已久的“青春勃发盛典”。最后,在毕业后矢崎和松井在海边读过美妙的一天中全书结局,如同《那些年》一样,书中简要交代了后面书中主要人物的去向。

即使刨去“洋和尚好念经”这思想的影响,对于《69》的评介还是要略微高于《那些年》的,首先从取材来讲,虽说两者取材的环境基本相同,但在《69》中除了涉及到了青春期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情和友情之外,还深刻的反映了当时日本反美,青年人争取独立的现实,从整体上给人的视野要更加开阔。二者都是以第一口吻来写,读起来都让人深信不疑,但村上龙写作《69》的年龄,相较于九把刀的年龄要似乎要大,因此书中的自传中也夹着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文笔方面,二者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村上龙的行文逻辑以及细腻部分的描写要稍胜一筹。

无论如何,两步作品都是青春期清晰、明丽、快乐的镜子,从中我们都能看到自己青春期所经历的那些荒唐懵懂中的快乐。其诙谐的语言和幽默的行事风格都能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最后,附上村上龙的百科链接和书本的封面截图吧。
six-nine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377.htm